劳的臣子过厚,魏征当着满朝文武的
', ' ')('\n
面骂他,也没见他把魏征怎么样啊!怎么到了孙享福这事上,却是这么固执呢!
&esp;&esp;这事他们不能理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王浩留下来的那本册子,李世民现在心里面的疙瘩,是‘封建君主制的弊端’这个问题,他有感觉,大唐照着现在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他这个君主的存在感,恐怕将会越来越低。
&esp;&esp;就比如李承乾先前提到了,用制度管人,所有的东西,都用制度去管了,他这个皇帝管什么?
&esp;&esp;当所有管理的制度都健全了,他这个皇帝,还能做到言出法随,决定天下大事吗?
&esp;&esp;恐怕到时候,他想要花国库里的一点小钱,修建一个什么自己心爱的东西,都不是他自己能说了算的。
&esp;&esp;而且,当百姓不需要靠着皇帝庇护他们,只需要靠制度庇护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拥护制度,而不是拥护他这个皇帝。
&esp;&esp;这样的感觉,在他心里越发的明显了,孙享福虽然嘴上没说有什么制度比封建君主制好,但是,所做的一切,都潜在的影响着封建君主制度的根基,他担心,自己有一天会镇不住他,或者说,他有信心自己镇的住孙享福,但他觉得,他的后世子孙,在这些新的政治模式引发的问题集中爆发的时候,肯定会控制不住局面,导致他所打下的李唐江山,像前汉一样,政权在强盛中易主的情况出现。
&esp;&esp;作为君主,他考虑问题的角度,已经与大臣们有些不同了,所以,即便是知道孙享福在朝,比他在野,对国家的作用大的多,但他也选择暂时把他晾在外面,在没有把握把自己担忧的问题解决的时候,他不会考虑复起孙享福。
&esp;&esp;“那,这免农税一事?”杜正伦见李世民对孙享福的事情再度定了调子,便将话题转到眼前道。
&esp;&esp;李世民略一思索答道,“户部可以做一个计划,朕以为,可以先逐步减,最后再免,分几年进行。”
&esp;&esp;这时,萧瑀建议道,“如此的话,臣建议,从明年开始,先减免边地,和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那些粮食和农作物产出不丰的地方的农税。
&esp;&esp;咱们今年已经免除了人头税和供养府兵的摊派,每年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