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不顾生死的强悍突击,之前让东北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随着大量缺乏有效武器的俄国农夫与矿丁涌了上来,压力变成了动力。
俄军明知道这样做并不恰当,但是无济于事,他们急于攻克防线,赢取胜利,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吴禄贞等人目瞪口呆,李安生却是并不惊讶,在后来的一战中,俄国就是这么干的。
最窘迫的时候,十个俄国士兵只能有一个拿着莫辛纳干,其他的都在等着英法美甚至丹麦、瑞典、意大利枪,光靠援助固然能够满足俄军的枪支需求,但是很多时候,俄军作战之时有无数的士兵们是拿着老式枪械——甚至是发射黑火药的滑膛枪以及长矛大刀作战,就跟清军与太平军厮杀时没什么两样。
如此怪诞的一幕,是事实存在的,还被写入了教科书之中。
看到战场上遗落的大量法国勒伯尔、崔斯波特与格拉斯黑火药步枪,意大利870黑火药步枪,日本的村田十三、十八与二十二等多种黑火药步枪,以及美国枪、墨西哥枪,还有大量的英国枪,简直就是个万国武器展览会。
怪不得一战的时候,美国的西屋公司与雷明顿公司为俄军生产160余万支步枪,但是由于弹药的缺乏——俄国最大兵工厂的一个月的产能甚至不能满足俄军一天的需求,曾经在许多次战役中,俄军士兵是挥舞着枪支,像走秀一样,被成批的撂倒——他们没有子弹。
此刻,各种各样的黑火药步枪出现了,成片成片的硝烟弥漫在天空之中,让吴禄贞等人仿佛回到了鸦片战争的时候。
其实这个时代黑火药步枪子弹基本已经不生产,俄国国内仅有一些小作坊还在继续制造,各种圆头弹、小屁股弹、坑爹弹,不是一般的坑爹。
14毫米到6毫米口径的步枪林林总总,吴禄贞让人数了一下,大概有四十余种口径。
而东北军则相对要简单许多,黑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