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抗战前与胜利后,杜月笙在上海利用地利、人和之便,对肃奸防谍,曾有相当的贡献,凡此,也都被共产党认为是必须“血偿”的“血债”。
对此,杜月笙心知肚明,他不胜感慨地告诉金廷荪说:“他们要骗我留下来,目的就在于把我弄死为止。”
1949年5月5日,船抵新加坡,黄玉霜亲来迎接。
“杜先生,实在是对不起。”黄玉霜搀扶着杜月笙,真诚的说道:“德华事务繁忙,坐镇吉隆坡实在抽不开身,他让我向杜先生表示歉意,请您不要见怪。等他忙完,一定亲自来看望您。”
“我知道,我知道。”杜月笙笑着连连点头,“大选就要开始了,他身为代总统当然是要忙的,你能来,我就足感盛情了,再过些日子,你可就是第一夫人了。”
“呵呵,杜先生您取笑了。”黄玉霜对这话非常受用,喜笑颜开,“知道您身体不好,我们已经安排了最好的医院,还有您的家人和朋友住的房屋,生活方面您大可放心。除了气候不大相同,其他的方面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谢谢,谢谢你们了。”杜月笙抬起头,仔细看着周周的景致,“好歹这里也是华人的天下,住在这里也安心,看着德华老弟一步步走到现在,真是了不起呀!”
“运气好,运气好。”黄玉霜笑道:“杜先生既然要在这里安家落户,少不得大选时投德华一票啊!”
“那是当然。”杜月笙远离上海的愁怅稍微减轻了一些,淡淡的笑道:“准备得怎么样了?应该问题不大吧?”
“当选总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些州议会的选举中华人未必能占上风。”黄玉霜轻声说道:“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正好可以向世界证明此次选举是公正的。”
“本来呢,由于精神体力的关系,加以环境所限,心情萧索,我早已失却创办事业养家活口,作长期打算的壮志雄心。”杜月笙慢慢说道:“可是这么一大家人的生活所需,我自己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