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层机会是,给别人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
人生30岁的时候要跟别人干,40岁的时候要自己干,50岁的时候一定要给别人干,给年轻人机会。
大家都在担心的时候,机会来了,大家欣喜若狂的时候,危险来了。这时候如果能够消化掉危险,就是你自己的机会。这么多年来,我都是倒过来看问题,我喜欢听别人的抱怨,然后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如果四周都是愤怒、都是抱怨、都是不满的时候,其实机会就在这里了。如果可以解决任何一个抱怨,这就是你的机会。
——摘自《马云在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上的演讲》
每个新晋创业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个绝佳的创业机会,也有人望着那些成功创业者的范例感慨为什么那样的机会没有落到自己的头上。机会说难找也难找,看起来像是机会的很多,但能够最终带来成功的并不是遍地都是;但机会也并不是只会降临到他人的身边,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机会的眼睛。
1995年马云因事前往美国,在那里他第一次见识到了一种叫作“互联网”的东西。“在市中心一栋写字楼里,我人生第一次使用电脑,第一次上网,发现当时的互联网上几乎没有中国的信息。在感受到互联网巨大魅力的同时,我发现了市场机会所在。回国后,我借了2万元人民币开始创业,坚持到现在。”
在那时电脑是奢侈品,互联网更是还没有接入中国,对于马云而言,这些都是新鲜的东西。这次美国之行开阔了他的视野,同时也让他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机会。马云不是专业人员,也没有相关的知识,他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懂互联网,但是他敏锐地嗅到了“互联网”之中的商机。
在国内还没有接入互联网的时候,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将在未来起到多大的作用。他找人帮忙,为他的海博翻译社做了个简单的网页放到了网上。不久后他就收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回复。直觉告诉马云这个行业将来肯定有戏。
在那两周后,马云离开美国回到国内,行李箱中多了一台电脑。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