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
——摘自《2006年马云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演讲》
马云自认为是与唐僧一样的领导人,在他看来,一个企业里不可能全是孙悟空,也不能都是猪八戒,更不能都是沙僧。他说,要是公司里的员工都像他本人那么能说,而且光说不干活,会非常可怕。他不懂电脑,销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里有人懂就行了。
唐僧团队的组织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取经。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团队基本上是一个制度化的团队,虽说不算很完善,存在问题也极多,但基本能保证组织目标的达成,符合满意原则。孙悟空是人才,但容易出格,就要用金箍将他管束住;沙僧老实,自我管理就行;八戒难成大事,只要让孙悟空管束住他就行了。这种制度体系虽然严重压制创新意识,但是对于取经这样一个特定的任务而言,却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而在人才搭配上,唐僧团队也是非常合理的:唐僧本人没什么本事,但能把握大局,而且执着;孙悟空忠心耿耿,能征善战,适合打头阵;沙僧老实巴交,最适合做基础工作;猪八戒看似一无是处,但能讨领导欢心,能调节气氛,这种人在企业也不可或缺,何况他能在日常生活中照顾领导,关键时候也能帮上忙。同时唐僧这个团队非常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人际网络,遇到困难还能请菩萨出来排忧解难、化险为夷。
马云认为,中国的企业往往是几年下来,领导人成长最快,能力最强,其实这样并不对,他们应该学习唐僧,用人用长处,管人管到位即可。毕竟企业仅凭一人之力,永远做不大,团队才是成长型企业必须突破的瓶颈。
每个人有优势也有劣势,如果几个人的优劣恰好相互补充,可以取长补短,那么,这几个人组成的团队将是一个完美的组合。
英国学者贝尔宾被称为“团队角色理论之父”,他曾提出过“阿波罗综合征”现象:即一个千挑万选的优秀团队,成员们的精力往往消耗在无聊的内耗,或对团队目标没有帮助的争辩中,只为了说服其他成员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是攻击别人论点中的缺口,最后总体表现反而比不过一个“平庸”的团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