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他都说到当诛了,郑汪垚也不肯再忍,只是以下犯上这罪压下来他也承担不起,只能以袖掩涕,跪伏在地上哀哀落泪。
\n
在朝的大臣几乎和他同把岁数,见他如此,心有戚戚。
\n
梁斐也没想到这何启简下面的一把好手出去了大半年,连个罪证都拿不出来就敢在殿上乱吠,大笑道:“亏得李大人也是刑部侍郎,无证之罪岂能当实,若是人人当以口舌论罪,怕是李大人也难逃这一劫呀。”
\n
他似是有所暗指,话里话外都有着别样意思:“也不知是否传闻有误?,本官曾听闻李大人和匪人混成一团,将那新风县的赈灾粮全给分了,这件事,好像还确有人证。”
\n
“是吗,李卿。”景元帝沉沉的声音从殿前传来。
\n
李元朗不卑不亢,朗声道:“此经事由经过,臣早已上禀了奏疏,请皇上明鉴。”
\n
景元帝向旁边的小太监一伸手,那小太监忙将昨日李元朗上禀的奏疏抽了出来,递到他的手里。
\n
景元帝原本一目十行随意掠过,但看至一半又返回去仔仔细细审阅了一番。
\n
李元朗这篇赋可谓是情真意切,感情充沛,先是所言聚义寨寨主义举,承认自己没有看护好粮食的错误,然后又说原本在伏牛岭那剿匪受了伏击后来被聚义寨救了索性在那卧底,看到聚义寨把劫回来的粮食又送了出去,也有被大义感动,桩桩件件有失有得,但自己平安能回来都是所托陛下福佑,以此为赋,洋洋洒洒,词意斐然。
\n
景元帝揩了揩眼角,吁叹道:“朕竟不知元朗所出半年竟遇如此多的险境,还曾被迫山匪一起放粮,看来那聚义寨的匪首也不是什么大罪大奸之徒,只是没想到你这郑姓小官居然昧下官粮还敢加害新风县百姓!”
\n
汪全胜没忍住在景元帝耳边悄声提醒:“皇上,李侍郎他无实证。”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