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家都知道你卖车标,也都明白新能源这块你没毛技术纯粹凑热闹。
在此等心照不宣的时候,谁买了这车,谁就相当于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提纯”了,懂车的人自然也懂他。
当这些被提纯的车主,天天经受国内其他车企车主的强烈对比时,幻觉崩塌就是个时间问题了。
这种情况下,越发展越失去神秘感,越营销越让人觉得你只剩营销。最终会连累到油车的品牌力。
尤其是当高瓴的A级别车系列,高瓴星耀和高瓴宋都比你靠谱的时候,人们会想,你的油车是不是也不配卖这个贵?
奔持E级在4S店配把钥匙需要5000块钱,手刹3000块钱,这种扯淡的事从不上热搜,车主因为这份品牌力都默默承受着这巨离谱的价格。哪怕你的那些配件真有点与众不同的东西,我都愿意脑补他值这个价,但在我们这个工业国面前,这些200块钱的破烂真脑补不动了。
为什么在新闻上看不到这些恶心的事?还不是因为要面子的车主们甘愿吃这口屎。
为了品牌宗教都愿意献祭自己的消费者利益。现在他奔持不好好赚品牌溢价,不吃老本,去碰瓷新能源?
这若还能继续躺赢的话,还有天理吗?
但是,这钱虽然赚起来爽,但是却是以透支品牌力为代价的。
他可以离开奔持,但是奔持的问题永远存在。
以后奔持就缩在角落里头,永远卖那几万辆可怜的新车吗?
就这样,4S店不崩溃就见鬼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