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4.3米,翼展23.7米,虽然不及“伊里亚穆罗梅茨”和二战时期的重型轰炸机,但比当时的战斗机已经大出好几圈。该机最大起飞重量为3.6吨,可载弹500千克,升限达到6500米(在挂弹时,多采用2500米高度飞行),最大飞行时速148千米,可持续飞行3小时45分钟。“哥达”5型基本参数相当,只是载弹量提升到550千克,性能更加稳定。
“哥达”的诸多元素设计得非常巧妙。例如,它采用双发双翼的木质机体结构,两台活塞式发动机位于上下机翼之间的靠近机身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台发动机停车后推力不对称的问题,而且螺旋桨叶位于发动机后方,为飞行员提供良好的前方视野。飞机可巧妙地分为外侧机翼、机身前中部(带有机翼中央部分和发动机舱)和机身后部3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可由1节平板车厢运载,3节车厢便可运输一架完整飞机,大大方便了生产和运送。
战略轰炸的先行者
“哥达”被认为是人类航空史上第一架战略目的的轰炸机,也是德国为轰炸英国专门设计的机型,3.5小时的续航时间刚好可以从德国西部任一位置起飞空袭英国本土,一般挂载6枚50千克炸弹或4枚125千克炸弹。“哥达”虽然在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上稍逊于同时代的优秀歼击机,但它安装了3挺7.92毫米机枪,分别由驾驶员前、后方的武器操纵人员控制,使得自卫火力基本没有死角,对拦截歼击机构成了较大威胁。
1917年5月25日,德军首次出动了23架“哥达”4对英国本土实施空袭,这也是英国本土历史上第一次遭到固定翼飞机的大规模空袭。此时,英国还没有升限6000米的战斗机,经常对“哥达”的造访无可奈何。虽然以当时的载弹量和精准度,空袭并没有对军事目标产生致命摧毁,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城市破坏,对士兵和民众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威慑力,足以达到战略空袭的效果。
在此后的16个月里,德国出动22波次“哥达”4和“哥达”5对伦敦等城市进行了轰炸,仅第3炸机中队就在英国各大城市累计投弹85吨。1917年6月23日的空袭造成英国162人死亡,432人受伤,远远超过“齐柏林”飞艇的轰炸效果。因此,“哥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