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代代相传的生存法则。
当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举国上下迎来令人不安的至暗时刻,世世代代都这么活过来的人能惦记的也只有“怎么才能吃上饭”。
顾闲过去十几年都在家中快快活活长大,父母疼爱,兄嫂爱护,几乎没怎么回想起另一个时代的生活,仿佛确实只是个无忧无虑的孩童。
这次到了京师顾闲才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忘记,走过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街头,他总会冷不丁地想起那些人、那些话、那些事。
顾闲听过太多无能为力的发泄与恸哭,只觉得自己记性何必这么好!那么多有志之士都改变不了的事情,他难道改变得了?
想开点,距离崇祯皇帝上吊都还有七八十年呢。
还是想想哪里能做烤鸭吧。
要说谁对城里最熟,那肯定得是马夫和轿夫了,顾闲只跟他们闲聊了一会,就打听到了不少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他挥别新交的马夫朋友,前往新的目的地——法华寺。
据传法华寺早些年是由宫中太监捐建的,太监这种“无根之人”,即便衣锦还乡也容易被人瞧不起,所以资产丰厚的大太监会考虑“以寺为家”——整个寺都是自己的,住起来自然更舒心。
近来法华寺里有个负责烤鸭的僧人很有名,这位烤鸭和尚一开始是没打算做这个生意的,抵不过有太多人自带肥鸭跑过去求对方帮忙烤,一来二去名气就传开了。
如今法华寺每逢初一十五寺里烤鸭飘香,大家会被吸引去寺里烧柱香或者捐些香火钱,顺便烧得一只或者半只烤鸭回家加餐。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