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各将本管事宜,以九年应有办法,分月胪列奏明,朕心甚慰。立宪一事,海内众望所归。这两年来,官民屡屡有上书言事,希望速开国会,大行请愿。”
阶下众人面面相觑,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去年八月,以法部主事沈钧儒等为首的一批留洋人员联名呈请“开设民选议院,以固国本而挽大局”,被慈禧压下了;今年以来,湖广总督陈夔龙、两江总督端方、河南巡抚林绍年、四川总督赵尔巽,外交部驻外公使孙宝琦、胡惟德、李家驹等联名上书,称“国会系中外观听所系,要求速行”,慈禧把折子也压下了;七月在政闻社社员、法部主事陈景仁等奏请三年内开国会并革极力主张缓行的法部侍郎于式枚职以谢天下,结果惹恼了慈禧,陈景仁被罢官,政闻社被迫解散。
“朕以为前法部主事陈景仁所奏请一事颇有见地,现仍重新启用,官复原职。”皇帝顿了一下,“至于于式枚,朕还没有找他算账呢。”
原来,此时正在德国考察宪政的于式枚在得知慈禧超常规的谥号后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地给礼部发来电报指责,说字数远超过慈安之谥号,“逾礼太甚”。打死老虎的事情谁都乐意会干,不到片刻功夫,无论保守派也好,激进派也好,大家都将于式枚骂了个狗血淋头。林广宇心想,打出慈禧的牌头果然好使,没花费什么力气就让这个唧唧歪歪的家伙靠边站了。
但一事归一事,打归打,缓行派对皇帝的旧话重提还是充满了戒心——年逾古稀的大学士孙家鼐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臣仍以为国会之开办应缓行,现在民怨鼎沸,一旦国会开办,则‘今日劾军机,明日劾督抚’,大政恐有乱局。”
孙老头的话音刚落,主张缓行的保守派,主张速行的开明派便在朝堂上相互掐了起来,双方口水战不断,声势比方才还要热烈几分。前者攻击后者“操之过急”,“取祸之道”,后者痛斥前者“见识不明”、“陈腐乱政”,一时间好不热闹。不过仔细看去,主张速行的要么是各部中职位较低的新锐,要么是手握大权的疆臣,而主张缓行的多半是一班老头和宗室,武将们倒是一边倒地支持速行。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