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憋闷,只能趁着做乡试主考官时发泄一番。”
\n
这四道题初看不觉得,可结合最后一道题就可以看出全部是在借题喻政,尤其是对泰安帝不理朝政的不满,可以说是一望而知。
\n
乡试的试卷和题目最后可都是需要送去京城让人复查的,舒方海还能如此大胆,看来现今朝堂中有此想法之人并不是一个两个,怕是现在朝堂众臣皆都心照不宣。
\n
不过朝堂之事到底离他太远,他现在还是一个只做乡试题的生员呢。
\n
既然这五题都是一个主题,谢景行便在心中打了腹稿,以层层深入之势,开篇先平铺直叙,之后将话题延伸到内里,每篇单可成文,合在一起又成一篇荡气回肠之论述。
\n
将每一篇文章在心中草里出个大纲来,谢景行才开始在草稿纸上书写,他是十几年应试教育练出来的,到这里读了几年书后写诗论文都很快,此时做乡试题目速度比之其他人也快了不少。
\n
在太阳将落未落之时,他就已将五篇本经文起好了草稿。
\n
明日还有一整日的时间,并不急于一时,他将草稿晾干,吃完晚饭又早早入睡。
\n
第二日他起床之后,慢条斯理地将五篇文章改了又改,使其合乎规制,最后再细致地誊抄在试卷上。
\n
试卷纸一共十二张,他写完时,最后一字恰巧落在最后一行排头,不多不少,刚好将试卷纸用完。
\n
五篇本经文是一鼓作气全抄下来的,等最后一字落下,前面一篇经义文的墨迹已干,他又等了等,待所有墨迹干透之后,就将试卷纸收好,又将草稿纸放于其上。
\n
乡试第一场考试在他这里就已经结束了,只等明日交卷,他便可离开贡院。
\n
这日晚间和往前两日并无甚不同,第二日天才蒙蒙亮,谢景行都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