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帝站起身来,负手在阁内来回踱了几步,叹了一声:“这两年来,国用日匮。平宁夏,征朝鲜,费银数百万,眼下倭人蠢蠢欲动,怕又将进行第二次平朝之战,又不知要费银几何。只是国库空虚,连坤宁、干清二宫因为火灾,都无钱重修,国家无钱如此,真是让人叹息,不知黄爱卿有何妙法?”
\n
第一次朝鲜之战时,万历帝就问过黄来福相同的问题,眼下又重问,显见财政的窘迫,万历帝的无可奈何。这几年中,对于相关问题,黄来福也仔细想过,当下他道:“回皇上,依臣反复思量,对于农税的征用,国朝潜力己是挖掘殆尽。从古以来,只听说过农民造反,没有听说过商人造反的,农民不可压之过甚,商人则杀之无妨。将来想要财政丰盈,唯有从国家的商税,矿税,或是发行国债等方面入手。”
\n
依黄来福的想法,大明发展到现在,商业繁华,如果商税征收完善得力,一年收个几千万,上亿两银子,实在是很轻松。依黄来福从笔记本电脑中收载下来的史料中得知道,万历期中,大明的商业税收入中,包括盐税有250万两,茶税有10余万两、市舶税有4万两、通过税有60万两、营业税有20万两,总额不过区区340万两。
\n
而放在南宋末时,光是盐、酒、茶三项,一年收入就为4752万贯,假设宋代一贯钱大约相当于明代的一两银子,这便意味着宋朝在这三项上的税收是明代的十七倍!还不计其它的商税收入。明末的商业繁华,肯定是超过宋末的,所以说,大明在商税矿税的征收上,是非常有潜力可挖的。
\n
不过这如要征收,便涉及到非常复杂的事情,毕竟现在的大明是官商一体,进行经商的人都是官员们的家人或者奴仆,任何赚钱的行业,都有他们的身影在后闪动。动了那些商人的钱,便等于动了百官们的钱,百官又全是文人,高级知识分子,掌握了此时全大明的话语权,可想而知,到时会有一场血雨腥风的争斗。不过黄来福倒是知道万历帝有这个魄力与胆色,换成他软弱的老爹隆庆帝,黄来福便不会说这番话了。
\n
黄来福说话这么直接,万历帝不由轻咳了一声,不过他就欣赏黄来福这种性子,直上直下,不虚伪,又全是为了自己考虑。他点了点头,道:“此事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