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并在登基之后,努力将其变成了司农寺名下,类似后世三司使院的前身——度支院。
但这也等于变相的侵夺了,属于户部、工部、少府寺的一部分权利。尤其是将各地官钱铸造和监管,各地官营贵金属矿山的监管权,都收归到了新部门之后;也在朝堂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反弹,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天子强行通过。
而天子李泓尝试在科举中,推行的诸多细节改革,更是遭到了来自现有大臣、官僚体系的激烈反对;他们甚至群体告求、哭谏于,二圣居养的上阳宫。最后由听政的大圣天后出面调停,仅在天子恩科/制举中,试行糊名、誊录、回避等举措。
而作为新创选拔将校的武举,更是在优选军中在役的勋官、武散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的妥协性的给那些功臣、勋贵、品官,留出足够比例的免选名额,乃至直接报送/举荐殿前校阅、御前比武的资格。换取设立讲习院并纳入兵部选士的结果。
虽然,只有数十人的名额,但很多事情就是在细微处,找到了突破口之后;就可以一点点的逐步扩大影响。乃至培养和吸收了,足够数量的收益对象和支持者后,自然而然的形成大势所趋;那就可以顺势摧毁和打破,更多的陈旧规习和制度。
所以,当下的天子李泓,固然称得上是权威益隆;但同样在强力压制,诸多反对派和异己之声的过程中;制造了大量潜在的对立面和利益受损群体。因此,当他再度病倒不能视事其间,这些被压下去的反对派和异见者,自然就会借机反噬。
而为了压制这些变故和隐患,监督和推进新政的执行效果;天子李泓也将自己,能够驱策和借重的人手,大部分都委任、外派和差遣出去了。而促成这个结果和局面的,既有“二裴”为首的政事堂诸相支持,也有来自上阳宫圣天后的鼓励。
与此同时,随着新政的推行,同样也离不开,代为太上听证的大圣天后支持;或者说,在大多数朝政事物上保持一致,表示出支持或中立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