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中又细书和朱由崧相遇月日,以及离别情事甚悉,写完,付掌卫冯可宗呈览。冯可宗直接丢在地上,看都不看。
再不久,朱由崧命令屈尚忠严刑拷掠,把童氏毙之狱中了!
顾炎武在评论这事时说:“童氏与上邂逅生子,踪迹甚明,上昧心反以为假。”又说:“夫不认妃可,杀之不可!”
那么,朱由崧为什么要执意这样做呢?
黄宗羲在《弘光实录钞》认为朱由崧就是假冒的。他的弟子万斯更是详细记载:
“河南府(即洛阳)破时,福王为贼所噉,诸子未有存者。府中数宦侍逃至怀庆,无所得食。其中有福府伴读李某者貌颇似福王次子通城王。乃相与谋曰:“诸王子不接外臣,谁能谛知?事在吾辈耳,何忧无食。”乃以通城避难闻于县,遂达上(指崇祯帝)前。上深念叔父荼毒,世子已死,即以李袭福王爵。马士英因立以为帝。其后太后至,弘光趋迎,屏人密语者久之,遂为母子。弘光在位且一年,不立后,与太后寝处如夫妇,初非蒸继母也。童妃固通城王之元配,弘光固不令入宫,恐败事也。”
黄宗羲的好友林时对撰的《南都三大疑案》也说:
“洛阳既陷,福王常洵被闯贼所临,宫眷逃窜。世子由崧得一护卫军牵率过河,寓太康伯张皇亲第,人无识者。甲申四月,巡按中州御史陈潜夫送至凤督马士英处,遂同四镇拥立为弘光帝。登极后,太后亦自河北至。帝不出迎,群臣奉凤舆至内殿下舆,帝掖后至殿隅,密语移时,群臣拱立以俟,秘弗闻。半晌始下拜恸哭,人皆疑揣。乔大理圣任先生在班行目击者,曾面语余。或云:帝实非真世子,福藩有一审理貌类,因冒认。语时戒勿洩,同享富贵。又云:入宫后,与帝同卧起。事真伪不可知,第来时既不迎,踰顷始拜哭。而出奔时又不同行,自往芜湖就靖国;太后偕马士英至浙,则事属可骇。一疑案也。
再看另一复社人士钱秉镫的说法:
“初,福世子没,德昌郡王以序当立。士英抚凤时,有以居民藏王印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