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取视,则福王印也。询其人,云有负博者,持以质钱。士英因物色之。上与士英初不相识,果德昌耶?非德昌耶!但据王印所在以为世子耳。甲申国变后,遂拥戴正位,以徼援立之功。童氏但知德昌即位,以故妃诸阙求见,而不知今日之德昌,非昔日之德昌也。结论是:“童氏出身不可考,而决为德昌王之故妃也。”
钱秉镫的好友金堡也记载道:
“予闻弘光伪福邸也。福邸已被难,其妃有弟与一内侍偕走,诈称福邸。既登极,内侍惧福不敢言。童妃至,伪福邸恐事露,遂致之死。马士英特欲立福邸翻东林之局,遂使东南半壁拱手以奉之清耳。”
以上均引自顾城的《南明史》的引用,顾城想要通过上面引用来指出“黄宗羲、林时对、钱秉镫、金堡”的叙述,是“流言蜚语”,“并且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以‘童妃案’作为突破口,彻底否定弘光帝就是朱由崧,而肯定其是一个异姓子弟的冒牌货。言外之意,马士英等‘奸雄’为了攫取定策之功,放着潞王朱常淓这样的正宗‘贤王’不立,却拉来一个身分不明的人拥上皇帝宝座,无怪乎要亡国灭祀了。”
顾城的这一段话,当然把黄宗羲等人说得很不堪了,但是,这不能解释朱由崧为什么就是不见童妃的原因。
黄宗羲等人的看法,却很好的地解释了朱由崧不见童妃的深层原因,那就是他是赝品的,根本见不得真货!
而他竟残忍地杀害童妃,就更加有说不出的猫腻之事了!
朱由崧的身上本就有许多疑点,第一,他来南京的时候衣服破烂,不像皇族之人;第二,他一做上皇帝,赶紧物色女人,也不像皇族之人;第三,任由马士英操控;第四,见到太后时,先密语,然后才哭着相见,一副母子久别重逢的样子;第五,也是最大疑点,那就是不和童妃相见,还残害童妃;第六,童妃有子,假如朱由崧是真的,他怎么也会关心一下儿子;第七,满清进攻时,他弃母逃跑。。。。。。
总之,朱由崧的身上有许多疑点,真假难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