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隆美尔确信他的英国对手并不了解战争的基本规律,但事实并非如此。英国人懂得这些理论,但是,第8集团军内部盛行的“听从委员会指挥”的综合征,导致这些理论无法得到贯彻实施。
在此前的3月份,隆美尔曾经单独面见了希特勒,从他那里获准发起新一轮的攻势。按照希特勒的想法,隆美尔的进攻目标将是图卜鲁格,达到之后不再向前继续推进,他还要在1个月内将支援作战的德国空军飞行中队返还西西里岛战场。然而,隆美尔在他的私人信件中流露出了更大的野心,甚至早在加扎拉战役之前,他就曾打算一路打到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将一场局部胜利转变成一场战略胜利。
隆美尔发起了进攻。然而,无论是他的作战计划还是英国人的作战计划,在双方第一次交手后都没有完整地得到执行。首先,他对英军防线中段的佯攻并没有将对方的预备队吸引过来;其次,他所进行的宽大侧翼机动并没有遭到预料中的英军装甲师的截击,那些英军的坦克静静地停在原地不动,听任指挥官们争吵不休。
战斗刚一打响,非洲军团指挥官克鲁维尔将军乘坐的轻型座机就被英军击落了,他本人也被生擒。当时,凯塞林刚好前往非洲军团指挥部进行视察。作为在场的最高级别的军官,这位空军元帅亲自担负起指挥任务,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下午。
最后,隆美尔赶到接手了这项工作。
在战斗进行期间,经常被指责不重视后勤工作的隆美尔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亲自为第15装甲师组织了一场夜间补给行动,令英国人目瞪口呆。当时,第15装甲师突破了英军防线后,意外地发现自己却被包围了。英军指挥官确信隆美尔已经掉进了陷阱。
有这样一句军事格言:一名指挥官永远不会被击败,除非他自己首先承认失败。
这句格言在隆美尔身上得到了最为生动、准确的验证。据一名被俘的英国军官讲述,当时,他曾经亲眼目睹了隆美尔作战指挥的场面。在被英军包围之后,隆美尔并没有惊惶失措,相反,他镇定自若地站在指挥车上,头戴耳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