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其实这就是红薯、番薯,每年这个季节就会供应一次,居民定量购买,买回家去储藏起来。另外,其他时候一般不再供应这个。
毛思嘉家是三口之家的‘小户’,按照规定,四口人及以下的家庭,只可以购买五斤粮票的白薯——每斤粮票可以购买五斤白薯,所以就是二十五斤。
大约是三口之家比较少见,售货员多看了思嘉一眼,但很快低下头数钱、收票、写本儿了。然后让身边的同事替毛思嘉把白薯装上,这个时候毛思嘉带来的麻袋和竹制童车就派上用场了。
扎紧麻袋口,白薯压在童车上,这就是一个购物车了,专对付白薯、粮食之类的采购。这在如今的首都很常见,也算是一种民间智慧。
毛思嘉这边推着童车要走,眼睛习惯性地往粮店旁的副食品店看了一眼,发现墙上挂了小黑板。
有认识的人看到了毛思嘉,招呼道:“思嘉,明天有鸡蛋、豆腐供应——嚯,竟然还有带鱼!你来排队吗?”
毛思嘉想了想,出乎意料地摇了摇头:“这事儿再看吧!”
第2章
中国人口众多,以中国的土地养活中国的人口始终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在建国接近二十年之后,虽然已经没有了‘□□时期’那种极端物资紧缺,相对而言还是紧缺的。
来自后世的人会觉得毛思嘉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票和本当家作主的时代,没有票和本就什么都没有,而有票和本就什么不用发愁了。这是一个总体上来说没问题的结论,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毛思嘉在这个时代生活的经历,没有票和本上的定量也不是就没办法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物资不可同日而语。像是肉,大众第一感觉肉是需要肉票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全国来看,肉是缺乏的,但是具体到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区又不是这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