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道长不肯,结果第二天早上,上善观的外墙壁上龙飞凤舞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符,画得特别好特别像,连史道长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半夜三更梦游的时候画的。画符用的原料,不是史道长常用的朱砂,好像是用锅灰兑陈尿调出来的,不仅味道难闻,还特别难擦去,几个道士忙活了一天仍然色黑味浓。(后来天石谷大烟丰收的首功,恐怕应该计在九小姐的帐上。)史道长无可奈何,在征得禹老土司同意后,依九小姐她妈的“姬”姓和她外婆的“姜”姓,取了个叫“姬姜”的新名字。姓当然是不能改的,禹家的儿女永远只能姓禹。好说歹说,九小姐才接受了“禹姬姜”这个新名字,不过她更喜欢别人直接叫她“姬姜”,至于后面加“小姐”还是“姑娘”,她倒是不在意。禹老土司生前,经常对土司婆娘、土司媳妇和土司夫人感叹:如果姬姜是个男娃娃倒好,这个样子的女娃娃,不要说天石谷,江西九山十八寨的土司哪个家敢讨?……但如果让天石谷第一“女好汉”九小姐继任土司,恐怕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禹鼎镇找“八个牙露”的日本人报仇,这可能比不让大家种大烟更要命,比中传说中的九龙蛊更立竿见影。所以,虽然夫人土司一继任就以雷霆手段禁种大烟,毁了天石谷的“灶王财神”,但总比立刻送了命要强些。
褒贬不一的销烟分田后,夫人土司让廖总管从府库中拿出若干钱粮,专门建立了一个“义仓”,按期接济天石谷的三十二位孤寡老人,和八十几户因灾因病或其他原因而衣食难以为继的贫困人家(这下担心土司府借口匹夫有责耍无赖的人才放下了心)。令众人有些想不通和不服气的是,赖石山村从来不种大烟的三十六户人家,据说也在“义仓”接济名单中。这三十六户人家,虽然不如大部分种大烟的人家,但靠山吃山,单凭药材、皮毛、菌子三大宗,就可以衣食不愁,何况还有几百亩田地。
廖总管公布名单的第二天,上善观、嘎得教堂和土主庙,不约而同地向土司府的义仓捐献了若干钱粮物品。据说捐献得最多的,竟然是外表冷漠刻薄、对外几乎一毛不拔的大东巴迪尼体古。当天晚上,史道长、欧麦嘎师傅和二东巴阿牧扒(大东巴从来不去话场子),又亲自带领上善观道士、嘎得教堂杂役和土主庙徒弟们,分散到各个话场子里去,动员有条件的人家捐钱捐物充实义仓,说扶危济困是传统美德,积德行善是求得祖宗、上帝、神灵保佑的最大“本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