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始吧小徐,接入你的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进行算法实时对抗。”
“好的黄教授。”徐铭点头回答。
下秒立刻着手操作,将算法接入进行动态纠偏。
值得一提的是,燕大卫星导航算法仿真实验室,不仅是技术验证。
更是导航算法的极限训练场。
通过十二万组苛刻场景测试,最大程度确定算法的表现效果。
甚至总装部前来评估后,认为此仿真实验室,能够将北斗测试周期缩短数倍。
大幅度节省经费。
为此学界曾流传一句话,燕京大学的卫星算法暗室不是实验室,而是国产导航武器的淬火炉。
“整个流程为12个小时的压力测试,具体数据如何要等晚上才能知晓。”
“怎么样?”
“对你的算法有没有信心?”
黄运良见到算法测试步入正轨,暂时松了口气,脸上堆出笑容和徐铭搭话。
徐铭把这句话听进耳中,暂时停下手上动作,抬头沉声回应句。
“应该没问题。”
“如果你的算法能征服仿真实验,等真到了城市实测那便是它的阅兵场。”许崇兴这时也没沉默跟在两人后面特意补充上一句。
徐铭知道燕大的四级验证机制,除仿真实验室的十二个小时压力测试外,还包括野外实地测试,以及在轨卫星数据对此和通过国内卫星导航定位检测中心认证。
不过以仿真实验室的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