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趟归安殿,沉着脸的模样让卫熹瞧了后颈一凉,不自觉便起身低头站在了母后跟前,一边抿嘴一边不时偷偷抬眼看人。
最体贴的还是王穆,前后一路替幼主开脱、只差要将对方的贤孝之心吹上天去,宋疏妍却不为所动,只语气颇为严厉地训斥卫熹道:“国库空虚日久,迁都更耗资费无数,陛下在扬州应已亲见万民疾苦,今又怎可为此区区小事挥霍无度?”
先帝在太清年间便大兴节俭之风,宫中用度皆有其数,她主政后更不应糜费僭越——前几日礼部还上过奏疏说要为太后大办寿宴、更有不少朝中官员借机附和向她示好,她一一驳了、只说战事了结前一切从简,却不料幼主又在自己身后这般劳师动众。
卫熹挨了训斥十分惶恐,告罪之后心中又生几点委屈,扯着他母后的衣袖嗫嚅:“今岁母后初垂御帘,迁都之事也是将将落定,儿臣只是想讨个好彩头,不愿让母后的寿宴就这般马马虎虎的过了……”
他的心意宋疏妍倒也明了,只是“寿宴”二字听来总让人心生尘垢——她才不过二十五岁,怎值得动用“寿”这样重的字?只是太后的辈分到了便不得不将轻飘的“生辰”摘去,听着就像在催她变老似的。
她淡淡一笑,又伸手拍了拍幼主的肩膀,说:“吾儿孝心母后知晓,只是眼下确不当大操大办——梅林你既已着人修了便就这么着吧,往后记得尽心读书,不可再懒怠松懈了。”
工部的手脚倒也麻利,果真赶在初八前将新园修葺了个七七八八,江南的琼英还能再开上几日,如今正是最后的花期;卫熹十分欢喜,当日便着人在湖畔水榭摆起琼筵,亲自去请母后时一张小嘴更甜得抹蜜,一边贺寿一边又替自己开脱,说:“只是一席寻常家宴,母后且宽心,儿臣是晓事的……”
到了才知确是“家宴”无疑——宋氏一大家子都来了,她的父亲和两位叔父、他们各自的妻子儿女,继母那一房除了仍陪同姐夫万昇在扬州任职的长姐宋疏影外全来了个遍,甚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