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便听郑智开口说道:“耶律大石自降为王,接受册封,其实意义也不大。王与皇,不过是个名头而已。今日合作臣服,来日起兵造反,这样的事情,历史之中太多太多。终究不是稳妥之策。”
\n
郑智所言,就是心中的担忧。
\n
李纲连忙接道:“陛下,接受册封的臣服,便是名义上的大势。往后再来徐徐图之,手段多的是。而今若是契丹人能带着八万大军往西去,便也不知要省了我大夏多少事。水师早已西去,配合这一番大军之势,只要能胜得突厥人几番。海湾之处割让少许土地,便也不在话下。如此海湾之地就能站稳脚跟,往后再图扩大地盘之事,也有了一个前哨站。如此便是一举几得也。”
\n
李纲所言,也极为有道理。海路之上,万里之遥。运送几万大军到海湾去,不说后勤补给问题,就说这运送,在此时也是不现实的。即便运去了大军人马,万里之遥,想要打败突厥人,占领地盘,也是没有胜算的时期。塞尔柱突厥人,可不是撮尔小邦,更不是轻易就能战胜的。
\n
那么想要在海湾站稳脚跟,那便需要一个不小的前哨站。这个前哨站,突厥人显然不可能给大夏国。那么就需要西域的大军逼着突厥人就范。
\n
有一个西辽为后勤支柱,加上西辽八万大军,二十多万人马与突厥人开战,就是逼着突厥人就范,逼着突厥人不服也要服。如此想来,把西辽打成一团糟,再去花人力物力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那将也是个漫长的过程。还不如现在就借鸡下蛋。
\n
如此水师西去,立马就能上岸建立据点。有了据点,有了生意与商路。往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汉人到达那里,商船越来越多,补给也将简单许多,运送军队也就成了不那么麻烦的事情。
\n
十字军之战,要打两百年。突厥人虽然多是胜利,但是也多损失惨重,这就是机会。
\n
种师中也是往前几步,开口说道:“陛下,李相所言有理。只要我大夏保持兵威不减,军备上持续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