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运的是,再传一到两代不好说,但大周目前的制造业企业,仍旧还是内行说了算。
那些在福士康可能要花上一个季度会议才能定下来的流程改进,在这里,早上晨会对老板汇报一句,下午就能落实。
而大周的制造能力,也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在短短的三十年内追赶上来、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工厂。
在大米供应链的开足马力下,发布会半个月后,赶在双11当天,备货数量总算到了七十万台。
其中四十万台供应国内。
而另外三十万,当然是海外啦。
是时候给海外市场一些“科幻时代”的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