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地站在裴凡生身后几步远的地方,如同一尊守护的雕塑,锐利的目光不时扫过主屏幕上深井母体区域安静的监控图像,又落回裴凡生屏幕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图谱上。他的身体微微紧绷,像随时准备应付未知变形的弓。
突然!
裴凡生的手指停在了一个节点。
那是在“旧食”核心热源最初被记录激活前的2.73秒。深井底部,紧挨着废弃存储坑边缘一块支撑结构基石的应力传感器(ID:
DL-SENSOR-447)记录到了一次极其短暂、幅度却异常大的震动,读数尖峰瞬间就超越了传感器量程上限!但这个异常尖峰只持续了不到5毫秒!
在以往的数据清洗中,这几乎是瞬间就会被自动过滤掉的环境干扰噪点。但“织网者”协议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记录并深挖每一毫秒的信息。裴凡生强行剥离了后续所有被“旧食”本身活动产生的巨大地质应力波和生物能量啸叫。他将“织网者”的滤网孔径调整到极限状态,聚焦在那5毫秒的核心频率上。
嗡——
屏幕上,代表低频物理振动的图谱区域猛地“跳动”了一下!一个极其清晰、尖锐、且呈现出怪异对数衰减规律的脉冲峰被强制剥离出来!它的频率高得离谱,远超地球上任何已知自然地质活动所能产生的极限!其能量衰减曲线光滑、连续、精确得如同经过高等数学计算推导而出!更关键的是——其主频段分布和能量包络结构,与裴凡生过去五年在国际联合研究所参与构建的、关于短程物质隐形传送核心技术瓶颈验证时,实验失败中意外产生的“能量折跃场坍缩余波”模型预测图谱,吻合度达到了惊人的92.8%!
一股冰冷的电流瞬间窜上裴凡生的脊椎。传送?不!这不可能!人类关于物质超空间传送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建模和极其不稳定的微型粒子级实验层面!这样足以瞬间挪移一个近三十米巨物的传送能量,以当前技术,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