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尽量缓解满汉之间的矛盾,恢复生产,同时在崇祯二年开始入关,此举使得蒙古各部渐渐对满清归心,同时他解决了毛文龙和朝鲜,使清国无后顾之忧,再打跨了林丹汗,使草原一体,尽归满清。
就在此人手中,后金为清,从一个部落小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这样的一个雄杰人主,怎么会看不出明军阵列打法的矛盾之处?
洪承畴和十三万明军的悲剧,从他们出战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
后人重演一万次的松山之战,其实无非是痛苦情绪的一种发泄,但只要当时的大明皇帝是崇祯,就算松山之战被改演一次,仍然可能会有塔山之战,杏山之战,用后世论坛上常常调侃的话来说,明清之间的问题,真的是体制问题啊……
在丁宏广和他的小组成员们面前就是这样的惨景!
他们是在四月进入辽东,同时开始了在辽东参与进松锦之战的计划。
这也是军情处成立以来,最为雄心勃勃的计划。
全程参与其中,观察明军的战斗力,战法,指挥,包括后勤旗号金鼓等一系列的所有的动作。同时,更为深入的,全面的观察清军的战法,从个人到各牛录,各甲喇额真,各旗,观察每个余丁,步甲,马甲,白甲和葛礼什贤,观察清军的动员和后备,观察他们的后勤系统和武器储备等等。
光是完成这些已经是难得的伟业,而在计划的核心,还有一个叫丁宏广想起来都为之战栗的计划。
但所有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从最基本的开始。
他们是做为粮队押解官被“征调”到汉人包衣为主的队伍之中的。
有超过十万人的包衣,还有满清的一些余丁在内,各异族的男丁在内,十几万人在锦州到松山的土地上活动着。
在高桥一带,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挖出了一条几十里长的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