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书说到,魏木匠在家乡的河边建起了船舶登记所。这一举措看似平常,实则在巢湖抗日斗争格局中,投下了一颗意义非凡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小魏村船舶登记所,位于蜿蜒河畔,周围绿树成荫,巧妙地隐蔽于一片繁茂之中。它由几间简易的茅草屋子构成,虽外观破旧,却承载着重要使命。魏木匠本是当地手艺精湛、为人忠厚的木匠,在新四军的感召下,毅然投身革命,利用自家祖产的这块临河之地,为新四军建起了这个登记所。
登记所成立后,很快成为了巢湖抗日力量的一个关键枢纽。每天,南来北往的船只穿梭于湖面,都要在此停靠登记。船上既有为新四军运送物资的商贩,也有传递情报的地下工作者,还有躲避战乱的普通百姓。登记所的工作人员,在魏木匠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登记工作,详细记录船只信息、所载货物,同时敏锐地留意着每一个细节,以防敌伪势力的渗透。
然而,这一切自然也引起了湖匪的注意,但是,他们还是对程明远的名字有所耳闻。
一天,天色阴沉,湖面上弥漫着不祥的气息。一队日伪军悄悄出动,乘坐着几艘伪装的船只,朝着登记所的方向驶来。他们妄图趁着黎明前的黑暗,突袭登记所,而此时,登记所内的魏木匠和工作人员们,正如同往常一样,警惕地守望着湖面,丝毫不知危险已悄然临近。
魏木匠在家乡的河边建起了船舶登记所。鲜为人知的是,魏木匠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国民党保长。这看似矛盾的双重身份,实则是他在复杂的抗战局势下,为抗日大业精心铺设的隐秘战线。
魏木匠凭借国民党保长这一公开身份,平日里周旋于地方乡绅、伪政府官员之间,巧妙地收集着各方情报。表面上,他是维持地方秩序的保长,处理着日常琐事,与各方势力虚与委蛇;背地里,他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从未改变,始终心系着抗日大业,默默为新四军传递着至关重要的信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