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在河边建成船舶登记所后,魏木匠利用保长身份的便利,为登记所的运作提供了诸多掩护。他以保长的名义出面,与当地一些势力交涉,使得登记所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默认,减少了来自各方的无端干扰。而登记所,也在他的悉心经营下,成为了巢湖抗日力量的重要枢纽。
每日,往来于巢湖的船只络绎不绝,在登记所停靠登记。这里面,既有为新四军运送物资的商船,也有肩负情报传递重任的秘密船只,还有躲避战乱的普通百姓船只。魏木匠和登记所的工作人员,在繁杂的事务中,不仅仔细记录船只信息、所载货物,还时刻留意着周围的风吹草动,不放过任何可疑迹象。
魏木匠于家乡河边建起船舶登记所,且身兼国民党保长之职。魏木匠乃是小魏村人,他还有个哥哥,在国民党某团担任团长。这一家庭背景,在那风云变幻的抗战岁月里,为魏木匠的抗日之路,增添了更多复杂与变数。
魏木匠凭借国民党保长身份,平日里周旋于地方各方势力之间,巧妙收集情报,为新四军提供支持。而他哥哥身为国民党团长,在一定程度上,为他的保长工作提供了些许便利与庇护。但兄弟二人身处不同阵营,对局势的看法和立场,难免存在分歧。
船舶登记所建成后,成了巢湖抗日力量的关键节点。每日,各类船只往来停靠,登记所内一片繁忙。魏木匠既要以保长身份维持表面秩序,又要暗中保障登记所作为新四军物资与情报中转站的顺畅运作。然而,日伪军的嗅觉日益敏锐,登记所逐渐引起他们的怀疑。
一日,乌云沉沉地压在巢湖之上,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一队日伪军伪装成普通船家,悄悄朝着登记所逼近。与此同时,魏木匠正与登记所的工作人员商议应对近期复杂局势的策略。
就在危机悄然降临之时,魏木匠哥哥所在的国民党部队,因上级命令,恰好行军至附近区域。这一巧合,让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魏木匠借助哥哥部队的力量,化解登记所眼前的危机。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