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是国共两党最后的决战,双方实力虽已有变化,但谁能争取到更多准备时间,谁就能抢占胜利的先机。
对于渡江作战而言,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多少兵力、多少枪炮弹药,这都需要精确计算。而从宜昌到上海千里长江沿线,需要多少船只?选择哪些滩点登陆?粮食又从何处筹集?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因此,中央要求长江沿线各地方政府给予大力支援。湖北、安徽、江苏三省迅速响应,担负起渡江支前总动员的重任。
程明远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回到驻地后,他将如何组织当地力量,为渡江战役提供有力支持?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决战中,又会发生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而在国共双方紧张的对峙与筹备中,和谈的局势又将如何发展?一切都在这风云变幻的历史时刻,等待着揭晓答案。
1949年,那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年份。我军把敌军的江防分为上中下三段,安徽处在中段,战线漫长而关键。
大年三十,本该是阖家团圆、共迎新春的时刻,江淮区党委的紧急召回令却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打破了巢县的宁静。程明远接到命令后,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
此时的江淮大地,寒风凛冽,江水滔滔。程明远匆匆告别了还沉浸在节日氛围中的战友们,曹获秋、陈庆先、孙仲德、谢忠良、饶守坤等纷纷前来东门码头送行,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战友的关切,更有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坚定信念。
程明远登上轮船,望着渐渐远去的码头,心中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完成安徽段渡江战役的后勤保障任务。大年初一,轮船缓缓靠岸,程明远回到了朝县。
清风阁在卧牛山脚下静静伫立,曾经的大戏园子如今已成为了五地委的办公地点。五分区设在朝县东门,五专署和五地委在这里共同承担着领导和组织的重任。
程明远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