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理解?
寒门难出贵子,也就是因此而来。
陈砚认识的人里,最有学问,最有前途的就是周举人,启蒙等都是跟着周举人。
他们除了那个拜师礼外,已是师徒,只是周举人实在忙碌,每十天才可给陈砚解惑一天,光靠周举人的教导是不够的。
陈砚如今对功名越发急迫。
他劝过好几回让周举人离开高氏族学,可周举人不愿意。
周举人受恩于高氏,必不能在高氏危急之时离去。
若能在高氏彻底倒下前,他就能有功名傍身,到时候还能去捞周举人。
陈砚正盘算着找孟永长打听一番,看去哪家书院合适,周举人却已为他找好了夫子,且亲自用自己的马车来接人。
“你们切记在杨夫子面前要讲规矩,莫要耍滑。须知做学问前,先要学做人。”
周举人极郑重地嘱咐陈砚和周既白二人。
陈砚和周既白俱都答应。
周举人这才将杨夫子的来历说起来。
杨夫子当年乃是平兴县有名的神童,三岁熟读四书,五岁可做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五岁中举,可谓前途无量。
举子们若有心考会试,会四处游学,以此来了解各地民情,当地政策等。
杨夫子在游学时遇上乡绅强占民田,愤而上告,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