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苡流下喜悦的泪水,她知道,孩子成人了,孩子懂事了。她的病痛此时此刻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她知道,孩子们唱的歌,是女作家安娥为战时儿童保育会院创作的院歌,这歌声已在中华大地悄然流唱。
她激动地打开房门,来不及将门掩上,就朝两个小孩子冲了过去,紧紧地将他们揽在怀中,用她那母爱般的情感去温暖孩子们爱的童心。
在黔江,罗苡曾照徐蕴昌他的四川达县老家地址,几次给他去信联系全无音讯。半年过去,罗苡探询无着,也就罢了。
丁信诚和表弟曹光华抵达巴黎后,他给国内发了两封电报,分致父母及罗苡,电告旅途平安。后又写了四封信,分寄父母、罗苡、小陆、周治仁和徐蕴昌。然后,由表弟送他住进法国一家外科医院。
在丁信诚即将伤愈出院的时候,他接到了四封回信。其中有一封信是他最盼望的罗苡来信。
她在信上对他平安抵法国表示欣慰,并写了陶渊明的诗句“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鼓励他安心入学深造,不要辜负父母培育的苦心。还写了南京全家平安,她领到了新绥公司发给他的资遣费和肇事方给他的养伤费、医药费,家庭经济几年内不会有困难,她和母亲会安排好生活,带好孩子,请他放心……云云。
这封信使丁信诚得到最大的宽慰。丁信诚伤愈出院,同表弟租了另外的住处后,便立即写信把新地址分告父母,好友和罗苡。但这时淞沪抗战爆发,京沪、沪杭铁路,客运、兵运列车和航行于长江下游的轮船,常遭日机轰炸袭击,邮件时有散失。上海、南京民航机场关闭。丁信诚寄给罗苡这封关键性的信,罗苡没有收到。
同时,罗苡离开南京,到南昌、抵柳州,她写给丁信诚的信,因丁小开通讯地址有变动,他也没有收到。
住入新居的丁信诚,并不想入学深造。他同表弟商量,想就此回国。表弟又再次相劝说:“你已经来了巴黎,我替你想,重要的还是寻一个职位,半工半读,情况许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