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虽已称帝,却也该记得庆历和议里
“岁赐银绢茶”
的约定。可三个月前,环庆路经略使范仲淹的奏报里,还只说西凉骑兵时有越界放牧,怎么转眼就成了十万屯兵?
“宣枢密使晏殊、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即刻入宫。”
赵不凝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烛火映在他眼角的细纹里,那里藏着的不仅是三十载帝王生涯的疲惫,更有对西北边境的深深忧虑。
张茂则应声退下,靴底碾过青砖的声响在空荡的大殿里格外清晰。赵不凝起身走到窗边,推开雕花木窗。夜风裹挟着汴河的潮气扑面而来,带着几分凉意。远处的街巷里,更夫敲着三更的梆子,“咚
——
咚
——”
的声音穿过寂静的夜空,仿佛敲在他的心上。
他想起景祐元年那次西夏入侵,延州守将范雍贪功冒进,致使三川口大败,宋军死伤惨重。那时他刚亲政不久,急得几夜不能安睡,最后还是靠范仲淹、韩琦等人经略西北,才勉强稳住局势。如今范仲淹虽在环庆路整军备战,可毕竟年事已高,而西凉的十万铁骑,又岂是轻易能对付的?
正思忖间,殿外传来脚步声。赵不凝转身回到龙椅上,重新拿起那本《西凉军情密录》。晏殊和高琼一前一后走进殿来,两人都是一身朝服,显然是被紧急召来的。
“陛下深夜召臣等前来,莫非是西北有急?”
晏殊率先开口,他须发皆白,眼神却依旧清明。作为枢密使,他对边境局势最为关心。
赵不凝点点头,把《西凉军情密录》递给晏殊:“范文正奏报,西凉十万铁骑屯于横山,似有南侵之意。两位爱卿怎么看?”
晏殊接过密录,仔细看了一遍,眉头渐渐皱起:“西凉素来与我朝相安无事,如今突然屯兵横山,实在蹊跷。依老臣看,此事恐非偶然,说不定是有什么阴谋。”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