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建立以白虎殿为中心的五卿制度,以“司徒、司空、司马、司寇、御史”为核心,负责国家具体政策的审议和制定,爵位在君候一级可担任,御史以大夫爵充任。
设立太常、中尉、少府、宗正、廷尉、国尉六职六寺,由上卿(客卿)、亚卿担任主官,亚卿、少卿充任副职或职属。其中:
太常掌邦国礼仪之事,凡属内外礼制之属,皆为太常所负责;
中尉掌管官吏选拔任用之事,凡属内外职官选拔、升迁、贬谪、罢黜之事,悉归统管;
少府掌户口、赋役、度支钱粮、税收之事,凡属土地税役之事,悉归统管;
宗正掌宗室事务,凡宗室之一应事务均属于宗正所管;
廷尉掌刑狱事务,凡律法、刑名、审判及处刑之事,悉归统管;
国尉掌兵马事务,凡军队之军械军令之事务,悉归统管;
赵国这套新的官职体系,打破了四卿负责专事专责的惯例,而是以荣誉职位的身份成为赵国的管理核心,将四卿负责之事分别划分给了六职六寺,四卿只负责参与国策的制定和审议。并且首次将御史这一职务专责化,参与政事并监督官吏。也首次设立了宗正一职,专门负责赵国宗室事务,虽然赵成仍然是赵国宗室的族长,但是具体的事务交由了宗正负责。
第三,设立御使大夫一职,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同时也负责保管朝廷的档案文件。御史大夫属于侍从官,由君主挑选爵为大夫者二三人充任,记录重要文件。凡国家政策条例,必出自于白虎殿,而白虎殿制定的条例,无御史之署名无以成文,无赵王之印信不能成令。白虎殿无虎符不能节制调动兵马。
第四,地方体系上,继续深化郡县并行制度。在赵国的边境地区设立郡,在内陆地区设立县。郡有郡守、郡尉和郡监,下辖数量不等的县。郡守是一郡长官,负责全郡政务,郡尉负责一郡之军事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