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越:“你家船上有空隙就塞一点儿呀,每次一点儿,积少成多,多多益善。”
张叔阳听笑了:“行行行。”
沈青越:“你和池兄如果还是要分精装和平价款,我建议你的腰封用更白更硬挺一点儿的纸,方便腰封改书签用,显得也高档有层次些。”
之前拿来的样纸,他找了最合适的做了示范。
用来给平价书做腰封差不多就足够了,但给精装书做,稍微有些薄。
池远舟岳丈家倒是在给他们试验做厚些的纸,只是成品他还没见着。
不过他的要求有点儿难为工匠了。
按大虞和衢国的习惯,纸是要追求薄而韧,润且白的,往厚了做,同样要紧实,和他们习惯的造纸工艺有冲突。
沈青越不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不在纸浆上面,以现在的手工艺打浆水平能不能实现他的要求,若是实在不行,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样书他同样做了三份,分别给池远舟和张叔阳拿去做雕版,他自己留一份儿。
等冬天在上山猫冬时候再研究怎么做成扇子和竹帘最有效果。
姜竹说请张叔阳吃饭,不过张叔阳下午还想去找池远舟商量书的事,没有多留。
送张叔阳下山,沈青越又不断叮嘱他过年没事就多往海康各家书院跑跑。
“现在我们书院先生少,来我们这儿可以近距离和赵先生交流学问,四海书院哪有这条件?你们那儿的先生能天天遇见山长吗?我们书院不是没有一点儿优势的。”
张叔阳哭笑不得:“记得了记得了,我过年把我、我兄弟、我姑舅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