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干,一路打到塔拉斯河流域。而后,准军又攻入哈萨克汗国核心区域的锡尔河流域,是为哈萨克历史上的“大灾难时期”。
经此一战,哈萨克汗国被彻底打服,乖乖地向准噶尔汗国称臣纳贡。
然而,这还不算是哈萨克汗国最为悲惨的时候。
1727年,大秦北庭都护府大都督岳钟琪趁着准噶尔内部夺位大乱之际,率兵奇袭伊犁,给予准噶尔沉重一击,不仅攻占其王城,而且还俘斩万余帐,准噶尔新任大汗噶尔丹策零率残部狼狈逃往伊塞克草原。是年春夏之际,秦军万余步骑出伊犁河谷,再攻准噶尔,噶尔丹策零不敌,往奔巴尔喀什湖。
而准噶尔本着东边损失,西边补的原则,在巴尔喀什湖稍稍站稳脚跟后,噶尔丹策零从额尔齐斯河流域抽调了大量兵力,于1728年8月,对塔拉斯河谷的哈萨克人发动了突然袭击。毫无准备的哈萨克人不得不舍弃牲畜、毡房和衣物四散弃逃,来不及逃走的,或被杀,或被俘,损失惨重。
次年九月,准噶尔人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出兵再攻哈萨克,先后夺占土尔克斯坦(哈萨克王廷驻地)和塔什干,击溃并征服了中玉兹,并将大玉兹的一部分也收入囊中。
那些不愿向准噶尔汗国“表示臣服”的哈萨克部族,不得不向西迁移,中玉兹的一部分移往撒马儿罕,小玉兹转移到了希瓦和布哈拉以及大秦控制区,大玉兹的残部则游牧到了忽毡——他们占据了威海、里海、乌拉尔河之间的所有草原,并在西伯利亚引起了新的部族骚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原本“互不统属”的三玉兹决定团结起来,共同反击准噶尔汗国。
1730年,哈萨克人在萨雷苏河中游偏西的布雷塔河岸,击败了准噶尔军队;次年,他们又趁准噶尔与秦军战事正酣之际,在巴尔喀什以西南重创准噶尔军队,斩首一千五百余,阵斩噶尔丹策零之子夏尔希,并重新夺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