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热和淘钻热,使得齐国人的殖民势力不断向内陆腹地延伸,几乎控制了整个非洲南部地区。
黔州的中部边界线直抵瀍河(今南非与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之间的界河林波波河),东西两侧分别进抵广济河(今刚果河)和兴隆河(今莫桑比克境内的尚比西河),控制面积超过四百万平方公里。
而就在这片广袤的殖民领地上,齐国人一口气设置了五个互不统属的总督区,使之彼此相制,互相约束,根本不可能联合在一起抗衡本土。
更不消说,海外殖民事务部还在五个总督区之上设立了黔州行署大总管,不定期从本土前来巡视辖区,核查各个总督区治理情况。
另外,黔州驻屯军六个团一万四千余官兵也直接隶属于本土军事枢密院,稍有不轨,即会毫不留情地予以镇压。
黔州这么一块宝地,每年为本土提供数百吨黄金,以及大量的钻石、象牙,可以说是皇室和内阁政府最为主要的财源之一,无论如何都要牢牢的掌控在手里。
以产业链的角度来说,黔州殖民领地只是垄断了当地金矿的开采,然后将开采出来的矿石再提炼成原料金,这只是走完了整条产业链的第一步。
紧跟着还要把原料金运到汉州本土,再由本土的金矿提炼厂,把这些粗金提炼成纯度较高的金条或者金砖。
一般来说,这些从黔州运来的原料金会被提炼为标准金条,每根为十两,含四百八十克纯金,外加二十克黄铜的合金物,称为黔州金条,会在上面标注“黔”,以区分本土金条和殷州金条。
这些黔州金条会在建业和大兴的黄金市场入市交易,帝国银行也会在两大黄金市场上采购黔州金条,再送往铸币厂铸成金币,或者作为货币发行储备金,到了这一步,这条产业链才算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