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遂大量进口,就近补充地中海和大西洋地区的海军基地的煤炭库存。
在齐英战争期间,正是依托积存于邽山群岛(今加纳利群岛)、德化(今摩洛哥丹吉尔市)、天门(今西班牙北非城市休达)等地的优质煤炭,齐国海军才能持续地发起对英格兰海军的进攻,并最终通过破袭和封锁,最终迫使英格兰屈服。
战后,英格兰人为了偿付战争赔款和沉重的国内债务,除了开始对“亲儿子”北美殖民领地征税外,还加大了国内物资的出口力度。
而位于威尔士南部的煤矿因为出产的煤炭质地好、燃烧值高、残渣煤灰少,颇受齐国人喜欢,顿时引来诸多资本的投资,很快成为英格兰最大的单一出口商品,卡迪夫港也迅速成为英格兰最大的煤炭输出港。
说来也是可笑,出于资本逐利目的,优质的卡迪夫煤为了从齐国手中换取宝贵的“外汇”,置英格兰皇家海军的需求于不顾,将大量优质煤炭优先卖给齐国商人,而留给皇家海军的只是一些无人问津的碎渣煤、劣质煤,“焦碎无油性,一吨仅能做半吨用”。
这种煤燃烧值低、残渣煤灰多,不仅迟滞军舰航速,而且对锅炉等设备还有负面影响。
英格兰皇家海军一些高级将领和蒸汽战舰工程师就在议会中明言指出,煤矿供煤“煤屑散碎,烟重灰多,难以充实蒸汽动力,且对轮机、锅炉隐有损害。假如,在常时以此等劣质煤供应海军所用,不为堪用,那么到了战时,如何要让皇家海军正常备战?”
无需看齐国海军,就以众多齐国蒸汽动力商船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舰船在行驶过程中,海上仅有一缕轻薄的白烟,距离极近的时候,才能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它们的存在。
这样的劣质煤炭供应皇家海军,简直就是对皇家海军的训练和作战“拖后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