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君乘转瞬浮上一抹轻浮的笑意,遗憾地摇了摇头:“雪落梅梢处,香风引人逐。殿下忙成这样,哪里懂我这边的风?”
“梅”和“眉”同音,在座的人都心照不宣,知道励安侯近来从皇上这里讨了个人。
不知是谁被这几句风流话惊得手一震,茶盏落在桌上发出刺耳的响声,赵庆瑜被搪塞得不知怎么接话,尴尬地顺着声音看过去,才发现那边几人正拉衣襟、整袖子、干咳……层出不穷的动作克制自己,别再惹励安侯。
更有甚者正要开口谴责,听见一阵珠帘掀动的声音,只好跟着众人起身迎驾。
赵启听完几件要事之后,转头看向周晖宜,问起调任国子监的人选。
周晖宜端着奏章上前回禀,众人听完一时静默。他选出来的两个门生,一人是寒门出身,名韩砚,两年前经周晖宜举荐,从翰林院调任都察院七品监察御史。
赵启恍惚听过这名字,嘴边念叨两遍,却想不起来他做过些什么。
刘昆适时地低声提醒:“这位韩御史正是此前直言弹劾,还获得皇上称赞的那位。”
刘昆点到即止,料想荣和帝已经想起来了,韩砚两年前举报过工部梁尚书的贪墨问题,当时因锦衣卫找不到证据而作罢。但韩砚敢于直言的表现得过荣和帝的亲口称赞:“风骨可嘉,其志当勉。”
另一个倒让人意外,正是从屠村案中逃生,被带回京城厚待的书生裴嘉,本身被安排到翰林院历练。
谢君乘一想便知,裴嘉这样不好公之于众的出身,兼任吏部尚书的周晖宜定是知悉之后暗中使力,才让人顺利稳妥下来。
谢君乘维持长日戴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