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亚瑟·万斯先生那场跨越山海的视频通话,像一阵温暖的季风,吹散了笼罩在海角村上空最后一丝关于“隔阂”的疑云。日子,重新回归到一种被阳光和海浪声精心校准过的安稳节拍里,甚至比以往更添了几分笃定与澄澈。
阿汐的心,彻底安放了下来。她不再是那个仅仅依偎在港湾里,看着船长独自远航的水手。在那场关于“一碗白粥”的共鸣里,她真切地感觉到,自己也成了这艘名为《渔网与和弦》的小船的一部分。她开始更频繁地抱起那把贴着星星贴纸的吉他,练习那首林星为她写的《家的和弦》。
她的指法依旧算不上熟练,但在无数次的重复练习后,那些温暖的和弦已经能连贯地流淌出来。阳光穿过客厅的落地窗,将她和怀里的吉他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琴声与不远处景曦咿咿呀呀的学语声、两只猫慵懒的呼噜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独属于这个家的最动听的交响。
林星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潮汐三部曲》第二部——《灯塔与迷航》的构思中。
三楼的书房,成了他建造那座文学灯塔的工坊。他不再像写《渔网与和弦》时那般,需要反复潜入记忆的深海,去打捞那些沉重而冰冷的过往。这一次他的目光更多地投向窗外,投向眼前。
他会花很长的时间,只是看着阿汐在地毯上陪景曦搭积木,看着她笨拙地将一块三角形的积木放在正方形积木顶端,然后笑着对儿子说:“宝贝看这是家。”他便会在笔记本上写下:“灯塔的光,不是为了照亮整个大海,只是为了告诉迷航的船,家的方向。”
他会听着阿汐不成调的吉他声,在稿纸上勾勒出主角在风暴中听到的幻象——那不是海妖致命的歌唱,而是一段来自遥远港湾的带着杂音却无比温暖的旋律,支撑着他在巨浪中没有倾覆。
他的文字,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沉静,也更具力量。如果说《渔网与和弦》是在黑暗中挣扎着寻找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