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李泌之言,便是要逼他当场做了决定,免得迟则生变。
\n
郭子仪看着李瑁杯中之酒,咬了咬牙,也端起了自己的酒杯,一饮而尽:“承蒙殿下不弃,末将愿附骥尾,效犬马之劳。”
\n
--------
\n
李起兵自立不比李瑁,李瑁于剑南节度使任上经营十余载,实力与名望齐备,方敢起兵。李久在长安,从未涉足行伍,麾下亲信不过十余人,无名无实,竟也做着效仿东晋,割据江东的美梦。
\n
可以说,自打李南下自立的那刻起,他已经注定了必败的结局。
\n
高适率军六万移师鄱阳,自鄱阳东进,经新安,过宣城,李自立不得人心,几乎高适没有受到任何像样的抵抗,各州县均望风而降,不过十日,便以兵临丹阳郡金陵城下,而此时,永王李正率领他近日来东拼西凑起来的八万新军,在金陵城驻守。
\n
“高适带着剑南军来了,本王该如何是好?”李看着城下云集的大军,焦躁不安地问道。
\n
三军还未交战,主帅李便以面露惧色,如此之人,如何能成大事?季广琛、浑惟明等人看着李的反应,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n
众将战意消沉,倒是跟在中丞宋若思身后的李白,看着身着明光铠,在城下被众军簇拥着的高适,心中暗起了波澜。
\n
说来高适能有今日,还离不开李白的引荐。当年高适仕途不顺,碌碌无为,是李白在席间将高适引荐给了李瑁,高适当场被李瑁拜为记事参军,而后升任王府长史,然后到了现在正三品上的江陵大都督、江南道招讨使。
\n
而且据李白所知,中原大捷,李瑁为诸将请功的折子已经送抵了京中,不日便将批复,高适的渤海侯的爵位想必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n
前后不过十年,昔日寄人篱下的高适已经封侯拜将,位列方伯,而他李白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