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大军于德胜门外集结,在皇帝陛下、藩属使节、勋贵重臣及各地士绅代表的注视下,以最严整的军容、最昂扬的士气,列队通过德胜门!
随后,大军将沿预定路线,穿行内城主要街道,最终由安定门出城,返回各自营区。沿途街道两侧,将由顺天府负责划定安全观礼区域,特许京师百姓夹道观瞻!
此乃大明开国以来,王师首次在非凯旋状态下,以如此雄姿展露于黎民百姓面前!
次日、第三日于北校场演武,二十五万北伐大军集结,进行实战战术演练。内容包括:步骑协同冲锋、火器阵列齐射、车营拒马防御等。务求展现帝国军队之精锐、器械之利!
此方案一出,礼部、兵部、顺天府的官员们顿感压力如山。既要确保皇帝与使节、大臣的绝对安全与威严,又要开放部分区域让百姓参与,其中分寸拿捏,安保布置,道路清障,秩序维持,每一项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若非朱由校调拨亲军支持,并严令“不得扰民,违者重处”,同时调派大量锦衣卫便衣及京营兵丁协助维持秩序,此事几乎不可能推行。
朝堂之上,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肃静。这种肃静并非死寂,而是一种被无形威压笼罩的、带着敬畏与谨慎的沉默。
那日小朝会上,皇帝眼中凛然的杀意和“犁庭扫穴”的决绝,更是让他们不寒而栗。面对一位绝对武力的帝王,其意志如同悬顶之剑。文官们言语间无不字斟句酌,唯恐触怒天威,没有了往日的气焰。
在明朝,你细细研究,会发现这些个官员就是这么识相,他们以“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自诩,强调“循祖制、行仁政”,将自身包装为“儒家道统”的代言人。
面对势弱的皇帝时候,他们以“祖制”、“伦理”为武器,通过制度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