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还端着架子,如今嘛…”
他瞟了眼路过的安南随员,对方慌忙低头快走,“咱们虽然穷,那也是天子脚下的上国子民!有皇爷的神兵天将在,谁敢不敬!”言语间带着从未有过的骄傲与底气,引得路人纷纷侧目点头。
大明民间,尤其是近在天子脚下的京畿与北直隶、山西附近几个省份,对北郊校场煌煌军威的反响之热烈,声浪之沸腾,甚至远远超出了朱由校本人的预期。
细细想来,这却又在情理之中。
自朱由校登基以来,虽时日不长,但依托“系统”之力,粮仓充盈,多次减免赋税,裁撤辽饷,对于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百姓而言,无异于久旱甘霖,终于能喘上一口气,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再加上几次震动朝野的反贪大案,一批平日里鱼肉乡里、视百姓如草芥的地方豪强胥吏被明正典刑,其家产尽数抄没充公。
由系统训练而出的锦衣卫和督察院官员,其清廉高效毋庸置疑,开始有选择地、持续地深入地方州府县,清理积弊。虽非全局,但已使底层的怨气看到了泄洪的闸口。
还有考成法的推行,尤其配合锦衣卫在地方力量的明显增强,虽令众多庸官胥吏惶惶不可终日,却也让务实勤勉者看到了“循吏”的上升通道。让往日一心摆烂和结党营私的官员不得不收敛行径。
官府的效率在刀锋逼迫与晋升希望的双重作用下有了明显的提升,百姓与官府打交道时的无望感与恐惧感,正在被一种“或可有理可申”的微弱期待所替代。
尽管新政尚未全面铺开,但是这股涤荡旧污的烈风,已让最底层的百姓隐约感到,这“天”,似乎真变了!
眼睁睁看着昔日作威作福的“土皇帝”轰然倒台,拍手称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