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太师派给你大军后,这些麻烦都解决了,我看不出如今你还有什么不满意。叔父虽然坐在平阳中心,他的日子不会比你快活。现在七省八县见到你们诚惶诚恐,比对他恭谨多了。”
这时那位严通轻声咳了一下,似在责备我言词不雅。他问我在南岭可曾读书,我回答每日都不曾放弃,他就抿着胡子微笑。
他又感慨道:“公子当年离开平阳时,老臣一路送到洛水口。那天薄云盖日,凉风被水。元相在我身旁哭道,公子这一走,可把中丘的筋脉折断了。后来老君主病重,我们想乘势接回公子,
可惜那边的太师太过强硬,许多人怕引来战事,只好放弃。这些年来老臣子之间互相埋怨,朝堂上很不太平。若是老君主还在,我们也不至于各自为政。中丘许多旧臣还是愿意效忠公子,也许他们并不说,可内心至少耿耿于怀。”
“我很高兴。”我对他笑道,“至少现在愿意听到这样的话。不过我很少相信这类感情。如果没有等价的东西去交换,这类效忠会让我不安。你得体谅我——”
严通的眼神变得有些困惑。
“体谅我无法给予相等的信任,不愉快的生活经历总会消灭一些积极的情绪。我认为我们就像买卖玉器那样,直接讲出彼此的意图比较好。是不是,冯将军?我该怎么做才能得到你们的帮助呢?”
冯计闷声笑起来,可惜他眼里并无笑意,就像池塘里的青蛙鼓着腮等待蜻蜓自投罗网。
“太师在几年前曾阻挠了督检司在各省的设立,那时得罪了不少人。公子若是承诺重新颁令,可收拾不少军心。我们这些人都是随遇而安,有了名分有了地,维护公子的朝堂就是维护我们自己。”
我记得那道奏折的内容,南岭有战功的将军都能封地蓄奴,可这在中丘并无先例。
湖心亭里一阵沉默,只有那樽银壶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