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的,亦是为政者谋求的。如此浩大的工程,想要推动谈何容易?
是以,无论是高时明一党,还是太后一党,在江陵杨氏进京前,这件事都不敢摆在明面商讨。
待杨书玉开口后,有分担国库压力的财力支持,高时明是可以迅速往下推进的。但以这幅界画的完成程度来说,没有两三个月,萧彧如何能作出?
这只能说明,他们早就料定杨书玉,会拿开挖运河一事来为杨府谋生机。
换而言之,他们并不在乎江陵杨府选择的立场,他们最终目的是推动开挖运河。
意识到遭人算计后,杨书玉微微蹙眉,开口却关心起另一件事。
“书玉深居后宅长大,在江陵也鲜少有人知道我痴画善丹青。”
高时明是去过她的闺房,可就连林自初都不知道,在杨府的后院,杨伯安单独为她建了一座画阁,旁人不得进出。她将这个爱好藏得极好,从不在外人面前展露,就连画上落的名字,甚至都不是杨书玉三字。
她抬眸迎着高时明的目光,颤声质问道:“王爷是如何知晓我善丹青的?”
第53章 颂文 “似是纵着他们闹的意思。”……
在黎国宗族社会背景下, 想要名声远扬,只能靠口口相传。
那么,丹青妙手的发迹途径便屈指可数。
最常见的便是因师承加持在身的荣耀光环, 且丹青师承多来自家传,启蒙之初天然就会吸引外人的关注。
可杨书玉师承百家,技法博众家之长,被杨伯安聘请入府授课的名家多借客居之名, 她自然没有受到师承荣耀的荫庇。
再来便是画手入选朝廷画院, 杨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