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纸三丈三,不腐不驻,历经一百零八道工序才能制成,是市面上最大幅的宣纸。
经萧彧悉心画就,上面赫然呈现的是黎国水运图。
山川湖泊,城池渡口,疏密有致,就连来往船只也被他细细刻画出,能清楚地看见商船上的舵工如何扬帆操舵。市井百姓,往来客商,各有特色,皆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大大增加了界画的层次感,黎国的人文风貌跃然纸上。
怎一句鬼斧神工了得!
这是杨书玉赏鉴古今大家的画作,也不曾见过的神迹。
“水运从西山起,往南延伸至江陵才止。”她已猜出这幅界画的用处,“怎么画面堪堪停在浮白河开挖的起点?”
聊到作画,萧彧的话便止不住,又多又碎:“朕没去过江陵,如何下笔?”
“皇叔说你也善丹青,江陵往北开挖的河段自然该由你下笔。”
“朕并不是不信皇叔。”他的话顿了顿,“实在是三丈三的画幅太小,再难容下江陵的风貌。”
“你便另起一卷吧!”
他竹筒倒豆般将安排脱出,面上的神情却分明是不信任杨书玉的画技,一副怕她下笔会破坏自己画作模样。
见杨书玉愣神,他用眼神示意御案不远处叠放的卷宗:“那些卷宗你当用得到,全是京都杨家先辈挖渠引水留下的。”
杨书玉跟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正是昨晚她还没来得及翻阅的卷宗。
“怎么,有难处?”高时明的声音冷不防响起,“这差事可是你主动讨要的。”
开挖运河,连通南北漕运,这不仅是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