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能收服杨仲辅,站在太后党的阵营里,其他那些观望的人,又何谈靠向她呢?
“杨卿。”太后和颜悦色地唤杨仲辅出列,“哀家观你气色有所好转,可是回府静心颇有成效?”
杨仲辅不卑不亢地作揖道:“回太后娘娘话,微臣愚钝,在府中日夜苦想才能体谅太后的苦心。
“眼下虽无实证说明王爷举兵谋反,但太后担忧王爷拥兵自重,却不无道理。况且皇上已年满十三,按礼法也该择适龄秀女入宫伴驾。”
“考虑到皇室血脉稀薄,为巩固国本计,择定未来国母入主中宫,也是极好的。”
外人听来,杨仲辅更像是当众与太后谈条件。
谁都知道高时明潜回京都,昨夜与他在书房密谈。今日朝会,他便暗示太后封杨清浅为皇后,很难说他不是在主动示好,在两党中间为自己谋一个更好的条件。
一言以蔽之,高时明给出的条件,他并不满意,所以他愿意向太后示好。
至于册封杨清浅为皇后这事,正合周太后的意。外人旁观,也只会腹诽一句皆是姻亲利益。
然而,杨仲辅没等太后笑着应下,他便继续道:“中宫可立,如今正好也是皇上亲政的时机。如此,帝后大婚,皇上亲政,岂不是好事成双?”
“依微臣愚见,可遵太皇太后遗旨,提前促成皇上大婚后亲政,并收回佐亲王统摄朝政之权。至于是否废黜佐亲王,其谋逆之嫌,可待佐亲王查实辨明后,再行商议。”
出乎意料的,杨仲辅居然带头高呼,要罢免高时明的摄政之权,但他给出的前提是皇上要亲政。那么,在这个前提下,他便是在要求太后也不能再垂帘听政。
这并不是推到一人,改立他人的主张,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