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在钟鹫生活的这个情绪场时代,“侦探”类型的作品早已经过时,只在小众圈子里还被追捧。
\n
且哪怕是在小众圈子里,爱好者们热烈讨论的也都是上世纪、上上世纪、甚至上上上世纪的作品。
\n
近二三十年的新作,能提一句“没有严重逻辑漏洞”就算夸奖了。
\n
至于“没漏洞又好看”,不存在的。
\n
连偶尔新拍的侦探类影视剧,也几乎全是翻拍几十数百年前的经典。
\n
但凡勇于自编剧情的纯侦探剧,全都扑得没有半点水花。
\n
很多侦探作品爱好者也分析过,造成这种再无像样新作现象的最大理由是现代刑侦技术的飞速发展。
\n
公共区域几乎全覆盖的摄像头、一个手印便可锁定一个人并得知其详细生平的痕迹鉴定和信息记录检索技术、各种工具都要求实名使用的管理方式……
\n
这些让破案成为一种系统的、流程规范的团队合作项目。\n\n\n\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