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伦用手指指着解缙,旋即又垂了下去:“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纵教片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伱是解缙啊!你有什么文章是不会写的?是不会写还是不敢写。”
解缙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不敢提笔。”
董伦抬起头,认真地盯着这个弟子。
“才高八斗,一心钻营;今日之我,早非昨日。”
听着老师对自己的批语,解缙唯有苦笑。
今日面临抉择,内心惶然,举目四顾,竟然是无一可信之亲友,最后又奔于恩师府上,以求个决心,他还能说什么呢?
人这一辈子,总有那么几次艰难抉择的时候。
在这种时刻,内心中最软弱的地方就会充分暴露出来,不敢自己做决断,不敢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整个人患得患失。
董伦当然清楚解缙现在的情况,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弟子了。
解缙不是一个能自己做决断、拿主意的人。
他需要有人在前面给他引路。
否则他的野心与他的视野、能力完全不匹配,自己只能瞎撞撞破南墙,继而一头栽到黄河里被淹死。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典故。
对于吏治之风这个问题,解缙十五年前的态度,是与现在完全相反的。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解缙陪同朱元璋游览,献《大庖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