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第一场试题是:“大学曰:‘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庸曰:‘君子驾恭而天下平’,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又曰:‘修其身而天下平’。天下平一也,所以致天下平有四者之不同,何欤?”1
周稚宁粗略扫一扫题目,便知道这一道四书题与院试不同之处在于,院试之时是单考一书,但乡试之时是四书杂糅。
不过这只是乡试第一场,主考官不会出特别难的题目,主要还是考察考生对四书的基本掌握情况。放到现代,就是基础知识的考试。而且每道答案规定在二百字以上,比现代八百字作文还少一点。
周稚宁微勾唇角,觉得“现代八百字作文”放到古代,很像个冷笑话。
随后她转了转手腕,让毛笔吸饱了墨水,开始在草稿纸上记录下自己的思路。
约莫一刻钟,第一道题就被周稚宁放过了,开始着眼下一道。
下一道是五韵诗,主题是“菊”。
诗虽是周稚宁最不擅长的,但好歹这些年她也苦读过赵徽的大作,总结了一些作诗的模板。不说能得多高的分,总归不会出错也就是了。
就这样在草稿纸上涂涂抹抹半日,又在答题纸上正正经经誊抄了半日。
等到周稚宁用一手方正圆润的馆阁体,写完全部试题之后,贡院外刚好开始敲第一遍钟。
这是提醒考生现在都可以交卷了,还没有写完的要注意时间。
现在不是在平城了,周稚宁没必要藏着掖着。仔细将卷面检查过一遍之后,她干脆利落地起身交了卷。
走出考试院,中间还有一个大院子,专门供提前交卷的考生休息,等攒够十五人,再统一放牌出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