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着了,手底下出了不少举子进士,等侯爷请他的时候在当地已然是名声斐然,轻易不想来京城的。
\n
只是独子不争气,得罪了人,被人揪住了小辫子,下了狱,原也不是多大的事,只可惜那人死缠烂打,非要上京告状,这事才闹到了京城。
\n
姜老先生为救儿子,才欠了个人情,来侯府教书,当然顺便也来避祸。那家死缠烂打的就在江南,对轻判的这个结果很不满意,若是回去,只怕还有的闹,还不如就在侯府,那家人怎么也不会闹到这里来。
\n
家塾在后头月池旁边的敬文斋,后头就是家的家祠,这是为了家中子孙读书,特地改在这里的。不过简若宁觉得读书闲了的时候还能看看水,其实也挺不错的。
\n
姜老先生留着长长的胡子,看上去形状很完美,也很柔顺,应该是时常打理的,称得上是美髯公了。
\n
看上去也不是一个严格的老师,反倒是邻居家喜欢在院子里侍弄花草、读书看报的老爷爷,看起来比简叶彦可和气多了。
\n
这位姜老先生上午讲的自然是孔孟之道,儒学精义,这种课简若宁最早听的是晕晕乎乎的,但是硬着头皮听,然后再发挥原先她上课做笔记的方法,将姜老先生讲的重点都记下来,过后再复习复习,也就明白了。
\n
简若宁前世能从一个小县城考出去,除了天赋,主要靠的还是努力,没道理这辈子就这么算了。
\n
她并不想做一个聋子或者瞎子,又或者就是呆在家里只做些绣花之类的活,然后等待着嫁出去,她要尽可能让自己活得好一些,再好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找门路去画图样,为自己攒钱的原因。
\n
即使女子不能科考,但是据她观察,这个朝代还算宽松,没有理学,也不像明清,女子不仅要裹脚,还不允许出门。
\n
这个不知名的昭朝没有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说法,民风较为开放,这样的话她肯定是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