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越多,钱越多越能过的好。
\n
这也是赵夫人培养简若宓并没有只是教她管家理事、女红针织,而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样样都要会才对。
\n
早上第一个时辰是姜老先生的课,后一个时辰便是一位文先生的课了。
\n
一是因为姜老先生毕竟年纪大了,身子受不得累。二是因为他休息一会儿之后要单独给简若泓答疑解惑去。
\n
简若泓最年长,学的东西自然比其他人要深不少。有些课可以一起上,有些课还是得有针对性一点。
\n
文先生现年四十六岁,也是进士,做过十来年的县令,也做过知州,后来因为治水的时候腿被砸伤了,不良于行,只能辞官,做个教书先生。
\n
又因宣平侯府待遇优厚,吃穿住行侯府全包,束脩也给的高,便没选择去书院而是来了侯府。
\n
毕竟他出身农家,虽然有些积蓄,可上有七十岁老母,下有儿子女儿以及三岁亲孙子,还有哥哥嫂子一家,早年为了供他读书,也是昼夜做工,一大家子人呢,就指着他一个人养着,自然是哪里束脩给的高去哪里了。
\n
作者有话说:
\n
算了一下榜单,稍微压一下字数。
\n
第6章 吃瓜任务
\n
上午的课上完了之后简若宁中午回云英阁中午睡了会儿觉,睡了两三刻竹筱就将简若宁叫起来了。
\n
她该去上下午的课了,只是就不在敬文斋了,下午敬文斋讲的就是科考文章、经义策论了,也会有针对性的将如何科考。
\n
简若宁上的课在敬文斋前边的清远阁,是一处小阁楼,一楼和二楼东边放的都是书,西边空着,就叫嬷嬷们来教这些女孩子了。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