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第二场考书法,以‘家国’为题,自选书体书写;第三场考策论,论‘文武之道’,需言之有物。”
学子们依次进入考场,林夏被分到西厢房的最后一桌。桌案上摆着官制的宣纸与墨锭,他却从怀中取出自己的端砚,小心翼翼地磨起墨来。墨锭在砚台里顺时针转动,墨香渐渐弥漫开来,邻桌的学子皱着眉挪远了些,低声嘀咕:“乡下来的就是规矩多,官墨还不够他用?”
林夏充耳不闻,只专注于磨墨。他记得苏文清说过,磨墨如练心,急则墨粗,缓则墨细,唯有心平气和,才能磨出温润的好墨。待墨汁泛出细腻的光泽,他左手握住狼毫笔,手腕轻轻一悬
——
这是他多年的习惯,左手握笔时,笔尖总能更精准地落在宣纸的留白处。
第一场经义默写,林夏提笔便写。《论语》中的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恰是考题,他不仅默写得一字不差,解读时还特意写道:“文者,如墨之润,可化干戈为玉帛;武者,如剑之锐,可护家国于危难。二者不可偏废,方能成盛世之基。”
字迹间藏着剑势的筋骨,连监考官走过时,都忍不住驻足多看了两眼。
第二场书法比试,林夏选择了草书。他望着
“家国”
二字的题目,忽然想起在黑石岭遇到的山贼,想起逍遥子说的
“剑护苍生,笔写乾坤”。左手挥毫,墨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家”
字的宝盖头如剑鞘护着下方的
“豕”,“国”
字的方框似城墙,内部的
“玉”
字笔锋凌厉,仿佛能穿透纸背。
正当他写到
“国”
字的最后一笔竖画时,窗外忽然刮来一阵狂风,将邻桌学子的宣纸吹得飞起,直直撞向林夏的案头。林夏眼疾手快,右手猛地按住
“墨影”
剑的剑柄,剑身未出鞘,却借着拔剑的力道将狂风劈开一道缝隙
——
与此同时,左手的毛笔稳稳落下,竖画如剑插深潭,力透纸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